第58章 夏镇防线(1 / 2)

“靖南伯。”崇祯目光看向黄得功。

黄得功当即拱手作揖应道:“臣在。”

崇祯说道:“由你率十镇总兵驻守夏镇。”

说到这里,崇祯拿长木竿指了一下舆图上的夏镇。

“啊?”黄得功难以置信道,“十镇边军,镇守一个小小的夏镇?”

周围的二十多镇总兵也是瞠目结舌,如果是镇守徐州,又或者是邳州城,动用十镇守城也是不足为奇,但用来守一个小小的夏镇就简直让人无语。

夏镇不过只是个小小的集镇,纵横恐怕也就百十来步,驻得下五万人吗?

崇祯却轻轻叹了口气,动用十镇五万人镇守一个小小的夏镇也是没办法,因为明军的战斗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。

也就是黄得功的军队。

换成刘泽清和刘良佐的旧部,

便是二十镇崇祯也是不放心。

前文说了,徐州防线是黄淮防线的重点,而夏镇防线则是重中之重,所以夏镇必须得守住,夏镇一旦守不住,黄淮防线直接就崩了。

那么崇祯的战略构想也就成为镜花水月。

所以崇祯不惜堆人头也要守住夏镇防线。

“对,十镇人马,就为了一个小小的夏镇!”

“爱卿到达夏镇之后最首要就是修建西洋铳台。”

“不是一个或者两个西洋铳台,也不是十个或者二十个。”

“而是一共五百多个西洋铳台,西洋铳台的样式朕等会再与你分说。”

说到这,崇祯指了一下摆在旁边的模型,又道:“五百多个西洋铳台以夏镇为中心,由内而外呈圆形布置,相邻铳台的间隔以150步为宜。”

“因为这个距离正好处在虎蹲炮或佛朗机炮的射程之内。”

“圣上。”黄得功忍不住打断道,“这么多西洋铳台应该如何布局?”

“噢对,朕忘了给你夏镇防线图。”崇祯拍了下脑门又对高起潜道,“高伴伴,朕亲笔手绘的夏镇防线图舆呢?”

“在呢。”高起潜赶紧将图舆奉上。

却是一幅绘制在黄绫之上的平面图。

黄得功和麾下十镇总兵便纷纷围上来。

崇祯指着黄绫说道:“靖南伯你们看,舆图中心便是夏镇,可修建一座直径150步的六角星或者八角星大铳台,形制就按照刚才的模型予以放大即可,该铳台既驻军亦储粮,中心三河交会处最好有一个供水师停泊的码头。”

“以夏镇为中心划一个直径300步的圆,此圆为第一重圆。”

“沿第一重圆的圆周构筑9座西洋铳台,互相之间的间隔约为100步,可以通过虎蹲炮及佛朗机互相进行支援。”

“再以夏镇为中心划一个直径600步的圆,此为第二重圆。”

“沿第二重圆的圆周再构筑15座西洋铳台,互相间隔大约为120步,仍可以通过虎蹲炮及佛朗机炮实现支援。”

“再以夏镇为中心划一个直径900步的圆,此为第三重圆。”

“沿第三重圆的圆周再构筑21座西洋铳台,互相间隔大约为128步,仍旧处在虎蹲炮及佛朗机炮的射程之内。”

“依此类推往外画圆,一直画到第十二重圆。”

“第十二重圆直径为3600步,沿第十二重圆的圆周需构筑75座铳台,互相之间的间隔大约为144步,仍在虎蹲炮及佛朗机炮射程之内。”

“到这里,小型铳台一共504个,由内而外一共分为十二重圆。”

“也就是说,建奴要想拿下夏镇,则无论从哪个方向发起进攻,都要把外围十二重西洋铳台一层层拔掉,而且必须拔光才行。”

“而且建奴攻击任何一个铳台时,不仅要面对当面铳台的火力,还需要面对来自左右两侧以及阵地纵深处铳台打过来的炮弹。”

“火力?炮弹?”黄得功道,“圣上是说用火器?”

“对,用火器。”崇祯点头道,“朕的设想是这样的,”

“五百多个小型铳台,每个铳台留一哨(90人)人马。”

说到这,崇祯又叹了一口气,如果火器的性能能够跟上,或者明军的素质好些,其实一个铳台留一队(30人)人就足够。

这样的话就能节省三分之二的兵力。

只可惜,眼下是没办法精减到这个程度。

顿了顿,崇祯又说道:“分守铳台的这一哨人马,30人为火铳手,30人为长矛手,其余人则为炮手,装备3门虎蹲炮或者佛郎机炮。”

黄得功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下,最终说道:“圣上,长矛没有问题,但是按您说的总共需要15000多支鸟铳以及1500多门虎蹲炮或佛朗机炮,这就没那么多,各式火铳最多只能凑出来5000支,虎蹲炮最多150门,佛郎机一门没有。”

到了明代,火器的装备率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。

比如戚大帅的蓟镇兵,火绳枪的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